3月27日,新华社以《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徐灿:愿像一棵白杨矗立在大漠边疆》为题,报道了我校校友、数学与应用数学2022届毕业生徐灿扎根边疆、服务西部的先进事迹。全文如下:

志愿者徐灿在西部计划展板前
2022年,徐灿从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后,在“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下,徐灿义无反顾的成为了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一员,专注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民族团结以及助农工作。用他的话说,“这是一次重要的选择,无悔的选择”。
徐灿所服务的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位于喀喇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当地多风沙。这里也是徐灿老家安徽省的对口援助县。在和田市,徐灿和同行的青年一起接受了6天的岗前培训便来到了皮山县。为了更好地在多民族聚居的皮山县开展工作,徐灿主动学习维吾尔语。如今,通过简单的维吾尔语词汇和肢体比划,徐灿已经掌握了与当地群众交流的“秘诀”。
沟通问题解决后,徐灿便全身心投入到为100余名少数民族群众培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工作中。皮山县地广人稀,人们居住分散。“最好的授课方式就是线上教学。”他说。
要想和群众拉近关系,就要给他们办实事。有学员要开餐馆,需要取个名字,在徐灿的建议下,“好吃打馕店”开业了。“餐馆取名可讲究了,要朗朗上口,要通俗易懂,要老百姓能接受。”
通过不懈努力,徐灿逐渐和群众打成一片,身边的少数民族朋友给他起了一个亲切的当地名字——伊尔凡江,在维吾尔语中意为有智慧、有学识。8个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也慢慢见到了效果。学习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群众,有的帮助邻居把和田大枣卖到外地,有的找到了更高薪的工作,身为老师的徐灿,干劲更足了。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结束后,第三届新疆南疆社会面青年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大赛的筹备工作便开始了。让徐灿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他不仅获得了工作的肯定,还收获了爱情。
在筹备过程中,他遇到了当地女孩古丽苏姆·艾合麦提。那时,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丽苏姆·艾合麦提是村里的宣讲员。在徐灿的邀请下,古丽苏姆·艾合麦提成为参赛队员的指导老师。最终,徐灿带领的参赛队赢得了大赛的“双冠王”。他俩的爱情故事也成了当地民族团结的佳话。

徐灿(左)与女友古丽苏姆·艾合麦提在公园散步 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我愿像一棵白杨矗立在大漠边疆。”谈及未来,徐灿坚定地说,“现在,我已经决定留在新疆,就像当初我义无反顾决定来新疆一般,因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徐灿鼓励同学们,将青春投身于广袤的西部热土,为西部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